一、什么是报告 生活中从来不缺乏报告,政府工作报告、公司年度总结报告、新年工作计划、电子邮件、表格文件,从一页到几十页,但什么是报告呢? 报告是用来传达信息或建议,就是由一个收集信息和研究过事实资料的人,传达给因特定目的而要求这份报告的人。 二、报告的基本要素 想写就一篇高品质的报告,需要注意以下要素: - 报告的内容应该统一,也就是说一篇报告只有一个主题。 - 报告的内容应该是完整的,不遗漏读者需要阅读的内容,也不胡乱添加读者无需阅读的冗余内容。 - 报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应该是准确无误的。 - 拥有严谨的逻辑性,事前对收集来的资料进行有逻辑的分类,基于内容写好大纲。 - 按照报告要求的格式书写。 - 整体内容逻辑性强,让读者随时可以知道自己在报告的哪里,为什么在这里,前后分别有什么。 - 语言简明,通俗易懂。 - 涉及到专业性术语要解释清楚,总之就是外行拿来无需培训一看就可以理解。 三、报告的目的 生活中我们做所有事儿都有目的,吃饭为了不饿,买衣服为了美观舒适,工作为了实现自我价值(我为了赚钱),读书为了提升自我(我为了赚更多的钱)。写报告当然也不例外,开始准备前要明确它的目的。 当被告知要写一份报告时,一定要弄清楚这份报告需要涵盖哪些内容以及为什么要涵盖这些内容;报告的受众是谁,他想从中了解什么。 四、报告的基本结构 常规报告是由三部分组成的,他们分别是:前言、主体、结语。 前言 前言部分的功能是让读者为报告本身——也就是主题部分——做好准备。一般都会按照一个标准的大纲安排前言的结构,这样的写法可以避免陷入语无伦次、比例分配不均、顾左右而言他等不当的情况。 前言部分的重点是说清楚报告的主题、目的、结构、结论,在这个前提下,我们应该注意: 尽量简短但要清晰明确。 把读者的注意力正确导向你真正的主题与目的。 与后面的部分相互协调。也就是说不要承诺任何报告中没有包含的内容,与结语部分也不能有任何不一致的地方。 主题 主题部分是指介于前言与结语之间的内容,要求确保书写内容的真实性,且合乎逻辑地将读者引导到结语处使读者信服你所说的观点。一定确保逻辑严谨,不留撬动缝隙。 结语部分 结语部分是对通篇内容的总结升华,要用尽可能简短的语句概括报告的结论。做到与前言和主题部分的相互呼应,协调。最好可以引发新的思考,就给读者你想留下的印象。
1 基本格式 (1)标题:包括事由和公文名称。 (2)上款:收文机关或主管领导人。 (3)正文:结构与一般公文相同。从内容方面看,报情况的,应有情况、说明、结论三部分,其中情况不能省略;报意见的,应有依据、说明、设想三部分,其中以建设想不能省去。从形式上看,复杂一点的要分开头、主体、结尾。开头使用多的是导语式、提问式给个总概念或引起注意。主体可分部分家二级标题或分条加序码。 (4)结尾:可展望、预测,亦可省略,但结语不能省。 (5)打报告要注意做到:情况确凿,观点鲜明,想法明确,口吻得体,不要夹带请示事项。 (6)注意结语:呈转报告的要写上“以上报告如无不妥,请批转各地参照执行。”最后写明发文机关,日期。 2 写作特点 (1)内容的汇报性:一切报告都是下级向上级机关或业务主管部门汇报工作,让上级机关掌握基本情况并及时对自己的工作进行指导,所以,汇报性是“报告”的一个大特点。 (2)语言的陈述性:因为报告具有汇报性,是向上级讲述做了什么工作,或工作是怎样做的,有什么情况、经验、体会,存在什么问题,今后有什么打算,对领导有什么意见、建议,所以行文上一般都使用叙述方法,即陈述其事,而不是像请示那样采用祈使、请求等法。 (3)行文的单向性:报告是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行文,是为上级机关进行宏观领导提供依据,一般不需要受文机关的批复,属于单项行文。 (4)成文的事后性:多数报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发生后,向上级机关作出汇报,是事后或事中行文。 (5)双向的沟通性:报告虽不需批复,却是下级机关以此取得上级机关的支持 指导的桥梁;同时上级机关也能通过报告获得信息,了解下情,报告成为上级机关决策指导和协调工作的依据。
描述类报告类似记叙文,像个扫描仪一样描绘市场的轮廓,不求最深但求最全。 因果类报告类似议论文,像打水井,集中一点,一直探到底,直至找到水源。 预测类报告类似科幻小说,像个预言家,根据市场的过去推断市场的未来。 咨询类报告类似推理小说,像小马过河,投石问路,根据分析结论指导企业一路前行。
首先,开门见山地表明立意/主题 其次内容上: 论证,论据安排清楚,不要寓意多余/重复 更不要披着主题的外衣讲偏离内核的内容 选例方面,选择与现实联系,贴切生活的例子 用简单,精确的语言说明/描述有深度,有高度,有广阔视野角度的论证 不是堆砌的情感和假大空的语言 最后总结: 前后观点要互相印证,彼此关联,具有连贯性地引出总结 总得来说就是:避免主题高端内容中干强行安排主旨 让人看清楚易消化,有逻辑,能共情,内容好,不冗杂。就非常规矩了 这是要求,不是方法
一、总结类文书的概念 总结是各类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及个人对过去一段时期内的工作、生产、学习进行全面系统的回顾、分析、研究,在平时实践的零星感性的认识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使之升华为反映事物本质的、理性的认识,进而成为今后实践的指导或借鉴的文书。就企业工作而言,总结是计划的检验,是对实践的分析,也是对写作者理论水平、认识水平的一种考验。通过总结,总结者可以吸取教训、获得经验;上级可以了解下情、掌握动态;其他单位可以借鉴经验、共同提高。总结是人们在实践中检查工作、获取经验的一种有效的方式。 二、总结文书的特点 1、实践性 总结的实践性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总结是总结者在具体的工作、学习、生活中的切实体会,真实心得,没有总结主体的实践,就不会有体会和心得,自然也就无从总结;其次,总结只能源自自己的时间,只能是第一人称的文书,不用第一人称就不是总结,可能是调查报告之类。所以总结一定要根据实践者自己的实践过程来写,说成绩不夸大,说问题不掩饰,看未来有依据,不人云亦云,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这样才能真正体现“这一份”总结的“这一种”价值意义。 2、理论性 如果只是将具体的工作介绍一番,就是论事的反映一下,是不能起到 由点带面、触类旁通的效果。总结就是将一次实践的得失、一种局部的做法、一个个人的体会扩大为对其他、对全局、对他人都有益的经验,这就决定了总结必须具有理论性。他要求作者从具体实践出发,还要从具体实践里走出来,运用科学的理论对自己的实践进行合理的分析解释,寻找其中的因果关系、的是规律,从而使这些经验变成一种宝贵的工作水平或人生财富,并对其他相关事务有普遍借鉴的意义。 3、启发性 总结的意义并不停留于对实践有理论性认识,更是为了对今后的实践有启发、有指导。通过总结,我们可以提高认识,可以加深理解,从而再接再厉,继续战斗;也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调整或整顿,避免重蹈覆辙,从而打开工作的新局面。有时,后人还可以通过总结来认识当事人所处的时代和环境,从当时的实践中寻找对今天有益的启发和帮助。 三、总结的种类 和计划一样,在总结这个统称之下也包括诸多的种类。我们可按其性质的不同分为综合性总结和专题性总结等;可按其内容分为经济工作总结、销售总结等; 可按范围的不同分为单位总结、个人总结等;也可按时间的不同分成年度总结、半年总结、季度总结等。可以这样说,有什么种类的计划,就有什么种类的总结、一般时间跨度较大,涉及面较宽,篇幅较长的我们称之为总结,而将时间跨度较短,设计事件单一、篇幅较小的称为小结。在实践中,一份总结往往兼有几方面的属性。本课程则从写作角度出发,以综合性总结和专题性总结为例阐述。 综合性总结要求内容全,它反映出一个单位、一个部门或一个人在一定时期内实践活动的全貌。其内容涉及较广,应充分反映实践活动的概况和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得到的经验教训和今后的改进提高方向。而专题性总结是对一定时期内某项工作或某个方面活动的总结,应着重总结工作的相关经验教训,以利其他工作、其他方面学习借鉴。 总结类文书的格式 总结类文书与计划类文书一样,并无绝对的格式规定。但是在实践中,总结一般都是以文件式的方法进行结构谋篇的,其总体构成包括标题、正文、落款三部分。